【者减钟】
春秋
通高38.2厘米,铣间距20.6厘米,鼓间距15.5厘米
椭圆体,桥口。甬作圆柱形,上部收敛,斡、旋齐备。腔体宽阔,短而略鼓,两层台形枚36个,枚、篆、钲面积缩小,鼓部面积扩大,两栾边缘呈弧形,于部向内侧倾斜,舞部纵向稍长,自舞至铣的末端比较短,整体矮而宽。甬饰蕉叶纹和蟠虺纹,旋饰精细的蝉纹,斡饰云纹;舞部和篆间饰蟠虺(音悔)纹,而鼓部所饰蟠龙纹,由六条龙绕结成长方块、两侧各伸出三个龙首向上翘起。钲部及两栾铸有铭文,共计28字,内容表明此钟为吴王之子自作。
据《西清续鉴甲编》记载:“乾隆二十有六年(1761)(原文如此,实际为乾隆二十四年出土),临江(今属江西)民耕地,得古钟十一,大吏具奏以进”。这组编钟有铭者十件,最小者无铭。现藏台北故宫两件,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各藏一件,其余下落不明。(哈少川)